奶茄读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36级台阶上的“生命三重奏” 重庆女子5年2万次攀爬守护三位至亲

2025-05-20 01:39:00

第1眼TV-华龙网讯(陈雨 通讯员 向秋野)在重庆市渝北区古路镇黄金阁社区,居民李遇梅的每一天从凌晨三点开始。

李遇梅今年56岁,住在黄金阁社区的一栋老式居民楼里,凌晨三点,她准时起身后,轻手轻脚来到丈夫李永万床边,帮他翻身调整睡姿。因小脑萎缩,丈夫夜间需频繁变换体位。随后,她走进女儿李露的房间,用温热的毛巾为女儿擦拭萎缩的小腿肌肉。安置好父女后,她才来到母亲的房间,将降压药研成粉末混入温水。老人因阿尔茨海默症拒绝吞咽整片药,这个动作她每晚要重复两次。

李遇梅与家人合影。通讯员 赵英如 摄

时间回到2019年,当李遇梅憧憬着女儿大学毕业的喜悦时,丈夫的小脑萎缩诊断书打破了所有期待。半年后,女儿李露的同病确诊。

看着女儿的诊断书,李遇梅陷入深深的绝望。但是,坚强的她并没有被击垮。她带着家人辗转四川、北京求医,在得知暂无有效疗法后,李遇梅感觉自己的世界“天都快塌了”。

这时,黄金阁社区的志愿服务帮帮团了解到这里情况后,前往李遇梅家中进行精神抚慰,给予她很多关怀。渝北区残联也多次邀请她参与各种康复培训活动,帮助她学习如何更好地照顾家人。

之后,重拾勇气的李遇梅毅然将不足十平方米的客厅改造成“家庭康复中心”:窗户栏杆焊上了自制扶手,旧电脑椅改装成助行器,早已翻烂的《你无法改变世界时改变自己》,成为女儿每日语言康复的工具。

李遇梅正扶着女儿下周。通讯员 赵英如 摄

2021年,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母亲来到了李遇梅的家。自此,照顾母亲成了她生活中的又一个重要责任。“每天要帮妈妈进行记忆训练,老人家有时候会突然发脾气,将饭菜泼向墙壁时,就要哄着她,一次次地哄,像她小时候哄我一样。”李遇梅说。

“有次她被母亲抓伤手背,却笑着说‘老人家力气还挺大'。”说起李遇梅的经历,邻居陈大姐红着眼眶回忆。

李遇梅家住2楼,距离1楼一共有36级台阶。如今,这36级台阶是她每日必须征服的路。“每天要往返四趟,先拎15公斤的折叠轮椅冲下楼,再分次将140斤的丈夫、110斤的女儿和失明的母亲托下楼梯。”李遇梅说。

五年时光,2万次攀爬,楼梯的台阶边缘被磨得发亮,李遇梅的肩胛骨处也结出了厚厚的茧。“左、右、左……”在李遇梅看来,36级台阶上的每一步,都是她与命运的无声较量,也就是她为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人凑出的最动听的“三重奏”。

这些年,除了照顾家人,李遇梅还利用自己学到的护理技术,帮助其他病友家属,给他们开护理课,分享自己的经验。她的善举,如同春风化雨,温暖了周围人的心田。"遇梅真是个热心肠的好人,自己扛着大山,还想着帮别人修路。"邻居们提起她,总是赞不绝口。

“小区的邻居们也都很好,遇到我带他们下楼的时候,经常都会帮把手。他们还经常给我加油打气,让我能更好地坚持下去。”听到邻居们的点赞,李遇梅笑着说,“很感谢邻居们,是他们的温暖让我原本灰暗的生活里多了许多‘暖阳’。”

李遇梅家的楼道口,停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这是李遇梅的“专车”。她骑着它,穿梭在社区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在社区内帮邻居通下水道、配钥匙,还是农忙时替孤寡老人收稻谷,都有的她的身影。

在李遇梅心中,那辆破旧的自行车,是她战胜困难的勋章,更是她对生活不屈不挠的最好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