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民到合作社工作。邓建青 摄

村民到微工厂烘干稻谷。
受访者供图
7月,电白多阴雨天气,又恰逢水稻丰收时节,使得收谷晒稻成为不少农户的急难愁盼问题。
在沙琅镇谭儒村,乡村振兴微工厂里的烘干设施持续轰鸣运转,免费帮助村民们将收割好的稻谷进行烘干处理,并安排工人将稻谷装袋打包好,以便村民运输存储。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已帮助456户群众烘干稻谷1028吨,工厂所承担的支出估算为15万元。
●邓建青 何飞宇
免费服务不设槛
谭儒村田间农人、农机穿梭忙碌,期待颗粒归仓的同时,每每骤然而至的夏雨也为谷物晾晒带来难题:在室外一地铺开的稻谷来不及收拢,这一季功夫就全白费了。
帮村民解决稻谷晾晒难题的,是强村公司所打造的微工厂。在沙琅镇党委、村党支部的支持下,谭儒村近年来对产业发展进行探索、整合,成立了谭儒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力村民增收致富。
尤其是去年以来,该村由合作社主导成立强村公司——电白区丰安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整合闲置土地和劳动力资源,形成了一个占地20多亩的乡村振兴“微工厂”,其中打造水稻烘干中心、大米精细化加工中心、花生油加工中心、萝卜腌制菜加工中心“四大加工中心”。
近段时间,谭儒村党支部响应镇党委要求,坚持以“村民说事”活动听民声解民忧。获悉谷物晾晒难的问题后,该村党支部与强村公司决定启用“微工厂”烘干设备,为村民免费提供稻谷烘干并附送装袋打包的普惠服务。
“微工厂建设初衷就是要为村民增加收入、提供便利服务。”工作人员说,免费烘干和打包服务不设门槛、不搞手续、不提期限。村民只要有早造稻谷烘干需求,都可自行前往烘干中心进行烘干。
“多亏有了免费烘干服务,遇到阴雨天气,我们也不愁晒谷问题了。”一名前来烘干谷物的村民说。
四大加工中心强产业
插秧机、无人机、收割机、拖拉机……夏收时节的谭儒村,大型农机的身影非常显眼。
近些年,当地依托谭儒种养专业合作社成立农机托管服务部门,土地平整、施肥、收割等繁重的农活基本交给了机械。借助“农户+村集体+服务组织”模式,谭儒村推动撂荒地复耕560亩,托管服务土地5600多亩,有力提升了经济效益。
乘着“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东风,谭儒村强村公司依托微工厂“四大加工中心”,重点开展农副产品加工及销售、乡村绿化、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等业务,形成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体系。
目前,微工厂主要从事萝卜、大米、花生等本地特色农产品种植和加工产业,开发产品30多种,带动本村及周边村1700多户农户种植萝卜3800多亩,农户年人均收入目前约为14500元,比未参与村农户高20.6%。
“在这里干活,既能挣到钱,又不耽误照顾家中的老人和小孩。”在谭儒村微工厂,做到了顾家、务农、打工三不误的村民一共有100多名,他们通过“土地租金+工资报酬+股金分红”的模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工作人员介绍,强村公司还定期免费开展农村创业培训班,开设工商手续、管理程序、商业模式等培训课程,吸引村民回乡创业,累计提供就业岗位超100个,同时吸纳超50位外出务工妇女回乡发展农村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