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茄读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卖清华大学二手餐具,一种离谱的非理性崇拜

2025-08-26 07:05:00

街谈

近日,在某二手平台,一套带有“轻微使用痕迹”的名校饭碗与餐勺组合被定价88元。卖家在商品详情图介绍称:“清华大学的紫荆色饭碗,买都买不到的,能用它吃饭感觉是不是会不一样。”有记者以买家身份与之沟通,卖家表示可卖两套及以上,并强调餐具并非“来源不明”,支持清华大学西门自取或快递配送。截至24日,该套组已获浏览超千次,另有24人标记“想要”。

说实话,类似的名校周边售卖并非孤例。此前,媒体就报道了北大、浙大、南大等名校的通知书外壳在二手平台上高价出售的新闻。不过,可能不同于这些通知书外壳的正当来路,清华餐具官方并不允许流出:清华大学一食堂值班经理就表示,学校明文规定餐具不能带出食堂,并已将餐具售卖一事上报学校保卫处。易言之,这些餐具要么是被悄悄顺出来的,其行为与偷盗无异;要么是商家私自定做,未经清华大学授权,这同样涉嫌违法。

由此可见,二手平台上这些88元每套的清华餐具,大概率就是一个非法产物。即便抛开这些不论,购买一套印有清华大学校徽的餐具究竟能起多大作用?是拿这套餐具吃饭能帮助购买者考上清华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就事论事,那些有意或已经购买清华餐具的消费者,并非不清楚类似的名校周边没有多少实际功能,而是寄希望通过拥有这些物品,让自己与清华大学建立某种联系,仿佛用了清华的碗,就能水木清华的智慧与荣耀。因此,购买这样一套餐具,实质上是在购买一种与名校光环的虚拟连接,一种“沾光式”的身份体验。卖家那句“能用它吃饭感觉是不是会不一样”的营销话术,就精准击中了这种心理渴望。

不容否认,清华大学作为中国顶尖学府,已经成了一种文化符号和象征资本。拥有“清华”二字标记的物品,不论是一个毕业证书、一个校徽,还是一套普通餐具,都被赋予了超越其使用价值的符号意义。放眼世界,这种名校符号的商品化并非国内独有。哈佛、耶鲁、牛津等世界名校的周边商品同样价格不菲且广受欢迎。不同的是,在更为成熟的教育文化中,这种崇拜更多停留在纪念品层面,而非如此深入地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微观领域。一套使用过的餐具被如此追捧,折射出某些个体对名校崇拜的非理性已经到了离谱的地步。

作为一种个体选择,每个人的购买行为都有其合理性。想要88元清华餐具的心理,旁人或许无权批判,但作为整体社会,大众需要保持对这种符号消费的清醒认识。真正与名校精神的连接,不应通过购买使用过的餐具实现,而应通过理解和践行其追求真理、服务社会的理念。教育的真正价值永远存在于无形的知识、智慧和品格中,而非有形的碗碟之上。当公众能够摆脱对名校符号的过度迷恋,转而关注教育本身的实质内容,这才是一种更加成熟的社会文化形态。

□墨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