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茄读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构建服务新范式 培育经济新增长极

2025-08-25 08:09:00

郑永年。

李江帆。

周斌。

张亮。

王守睿。

马学沛。

曾学智。

左丁。

林旭东。

刘鹏。

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按照省委关于充分发挥人大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作用的部署要求,8月22日,省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第四场专题会议(现代服务业专场)在广州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召开。会上,多名专家学者、人大代表及党政机关、企业代表紧扣主题、深入探讨,省政府5个部门负责同志作回应发言,多方合力为构建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新范式、培育经济新增长极谋良策、支实招。

作为经济大省,广东现代服务业底盘稳固、增势强劲。2024年数据显示,全省服务业增加值8.14万亿元,占全国10.6%,连续40年居全国首位。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两业融合”效应突出,2024年全省数字经济规模6.9万亿元,连续8年全国第一,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八年领跑全国。超1900万户登记在册经营主体与1.5亿实时在粤人口共同构成超大规模消费市场,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9万亿元,连续42年居全国第一。

立足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两业”深度融合的新要求,广东应如何立足优势、把握机遇,找准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路径,加快构建优质高效现代服务业?

与会代表围绕现代服务业在广东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提升供给质量、扩大开放、加强人才培育等关键问题深入探讨、集智破题。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院长郑永年认为,现代服务业处于价值链高端,是现代经济的主要增长极,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对广东赋能制造业当家、巩固经济第一大省地位具有战略性意义,广东应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特别是加快基础科研、应用技术、金融支持这些核心服务业的发展。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博导周斌认为,科技服务是连接科技创新与产业应用的“桥梁”和“催化剂”,已成为现代服务业增长的核心动能,要通过技术转移、场景验证和产业协同,加速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走向制造、走向产业、走向世界。

省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会后将依托调研汇总的问题清单,协同相关部门系统梳理并制定专项任务清单,加强跟踪督办,凝聚多方力量为我省发展优质高效的现代服务业作出更大贡献。

■专家学者、人大代表及党政机关、企业代表建言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郑永年:

现代服务业规则机制尝试进一步与香港对接

当前,广东的现代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尤其在科技创新、金融服务、数字经济等领域表现突出,但仍面临高端供给不足、区域不平衡等挑战。当前粤港澳大湾区服务贸易发展滞后于货物贸易,广东服务贸易发展潜力很大,要加快发展。

背靠香港是广东大力发展现代服务贸易的特殊优势。建议广东现代服务业可尝试在规则机制上进一步与香港对接,因地制宜,把香港的商事规则和标准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推广使用,可以在此基础上做加法,从而形成对接国际和引领全球的粤港澳大湾区商事规则和标准体系。其中,可以考虑选择一些区域进行试点,以点带面,将经验做法推广到整个粤港澳大湾区。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李江帆:

营造产业融合制度环境,避免单一产业思维

当前,我国正在向以创新驱动、智能化、绿色化为特征的新型工业化深化转型阶段迈进,生产性服务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高,迫切需要实现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以及生产服务的发展。

要重点发展直接作用生产过程的生产性服务业“核心层”,加快发展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提升数字赋能能级,加快发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提升关键核心技术供给能级;巩固提升作用于流通过程的“外围层”,加快现代商贸、物流业发展,培育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头部企业和专业咨询服务骨干企业。

建议重点推进第二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在特大城市拓展第三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在农村着力发展第一产业生产性服务业。要以产业融合观推动互动发展,营造产业融合制度环境,避免单一产业思维。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博导,广东大湾区空天信息研究院总工程师周斌:

鼓励“先使用后付费”,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制度

科技服务是将科技创新潜力转化为产业发展实力、进而提升现代服务业能级的关键环节。

建议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制度,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和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鼓励和引导高校、科研院所按照“先使用后付费”方式把科技成果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加速实现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健全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完善科技成果考核评价机制。

要构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生态体系,启动“科技经纪人”培育工程,布局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平台,完善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应用政策。培育和引进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科技服务企业和机构,鼓励其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系统集成商转型。完善科技金融体系,引导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省人大代表,唯品会集团党委书记、副总裁张亮:

发挥平台经济作用,为消费市场提质增效

当前,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存在高品质产品供给不足、有效消费需求释放有待提升等短板。建议进一步丰富产品供给,培育品质消费,落实品质电商培育行动和扶持政策,打造全国性促消费品牌,扩容跨境电商正面清单商品名录,为消费扩容提质。

此外,还需扩大内需,焕新消费场景,适应消费需求新变化,培育新型消费业态为消费焕新增效。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扩围增效,将服装等刚需性品类纳入政府促消费政策的支持范围,实现既“换得起”又“换得好”。构建“链主”企业生态,依托互联网平台的科技力量和数字化能力,降低线上线下联动的门槛。

深圳市委常委,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管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前海合作区党工委书记,前海管理局局长王守睿:

不断增强前海链接国内国际市场资源的能力

前海深耕现代服务业“主业”。2024年,前海现代服务业增加值1884.4亿元、同比增长7.5%,覆盖9大类21项中的20项,已有203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前海投资布局。

接下来,前海将用足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的政策利好,对标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求,拓展现代服务业发展空间。发挥好产业基础优势,推动信息服务业、金融业、现代物流业等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高专业服务业国际化水平。

此外,前海还将发挥好政策叠加、业态聚合优势,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国际跨境电商中心,增强链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增强服务内地、面向世界辐射带动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天亿马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学沛:

加快研究出台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

及配套支持政策

借助数字经济的赋能,现代服务业能有效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要强化产业协同发展,鼓励服务业各产业借助数字技术相互融合发展,提高产业内融合发展效率。并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在产业间融合发展,实现全环节提效、全链条增值,提高产业间融合发展效率。

建议从企业发展的难点痛点入手,切实做到“稳企业”,让更多企业愿意投身到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浪潮中,激活产业创新引擎。同时,希望加快研究出台全省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及配套支持政策,为服务业创新融合提供优质营商环境与要素支撑。

省人大代表,广东伟伦律师事务所主任、创始合伙人曾学智:

加快建设涉外法律服务聚集地

法律服务业属生产性服务业,要重视法律服务业作用的发挥,借鉴港澳在金融、保险、法律服务等方面的优势,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服务业发展内容。另一方面,建议整合粤港澳三地资源,加大涉外服务人才培养力度,重点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仲裁中心,加快建设涉外法律服务聚集地,并畅通粤港澳大湾区各法律部门的合作交流。

还要加强立法保障,希望加快制定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条例;出台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商事调解条例,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律师业合作条例立法等,以法治助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左丁:

围绕未来产业需求布局生产性服务业

粤港澳大湾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如何,关键看广东作为制造强省和工业强省,能否培育出更高科技含量、更大消费市场、更多应用场景的生产性服务业。

建议围绕未来产业需求布局生产性服务业,构建具有广东特点和优势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在生产性服务业基金顺畅运作的基础上,围绕广东亟须攻关投入的生产性服务业,研究设立相关基金,带动社会资本加大投资。

国际化是我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必由之路。建议围绕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合作平台的定位和产业差异,发挥港澳“超级联系人”的作用,打造各具特色的生产性服务业集群。鼓励资本投资消费行业,助力颠覆性、智能化技术嵌入传统消费品,提升消费品科技含量。还建议联合港澳举办全球风投大会,搭建资源对接平台,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风投中心,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保利(广州)健康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旭东:

延续补贴政策,降低适老化改造门槛

当前适老化改造与居家养老服务协同度较低,建议延续补贴政策,逐步扩大覆盖人群范围,进一步降低适老化改造门槛,相关企业可在上门服务过程中同步开展居住环境需求评估并提供改造建议。

在相关产业人才培育方面,希望进一步推进学校与企业等相关单位的紧密协作,开展产教融合,培育更多养老领域专业人才,进一步打通就业渠道、提高护理人员福利待遇。

广州市高端服务业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刘鹏:

发挥行业协会“纽带”作用

搭建跨行业对接平台

现代服务业具有高知识密集、强技术驱动、跨领域融合等特点。其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市场“牵引”,社会“协同”。行业协会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衔接政策、反映诉求。要助力跨行业协同和资源整合,搭建跨行业对接平台,推动组建产业链生态,联合上下游打通服务链条,构建一站式服务。

现代服务业需要复合型人才,建议鼓励行业协会联动教育与产业端,构建“培养—认证—就业”全链条人才体系,组织跨行业业务能力培训,提升从业人员复合技能水平。

■政府回应

省发展改革委主任,省大湾区办主任艾学峰:

把现代服务业发展

纳入省“十五五”规划

要进一步强化工作统筹,将把现代服务业发展纳入正在编制的省“十五五”规划。同时,组织编制现代服务业发展“十五五”规划。要认真履行省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办公室职责,聚焦机制建设、空域改革、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应用场景等多点发力。此外,《广东省促进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增进老年人福祉实施方案》印发,同步印发2025年工作措施,为我省银发经济发展打下扎实政策基础。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曲晓杰:

支持多地打造

百个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

围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特别是新一代电子信息、集成电路、低空经济、智能机器人、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推动制造业与科技服务、工业设计、人力资源、质量服务、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技术服务等7个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实施一系列重点行动。

打造“越来越好”国际设计大赛平台,助力培育200家企业工业设计中心,建设180个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点,举办人工智能大赛打造人才引育平台。支持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惠州等地打造形成100个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

省商务厅副厅长双德会:

培育8个国家级

特色服务出口基地

近年来大力发展服务贸易、跨境电商,加快服务业扩大开放。出台数字贸易和服务贸易系列支持政策,培育了数字贸易、知识产权、中医药等8个国家级特色服务出口基地。支持广州、深圳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广州落地首个外商独资医院,深圳落地全国首个外商独资专科医院项目,前海率先开展增值电信业务试点。推进“跨境电商+产业带”,打造30个优势产业带、培育300家骨干企业,年内举办200场跨境电商资源对接活动。

省市场监管局局长陈新烈:

抓紧建设国家碳计量中心

(广东)和大湾区计量区域中心

今年来全省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201项(家),正抓紧建设国家碳计量中心(广东)和粤港澳大湾区计量区域中心,下一步将更好发挥质量支撑与标准引领作用,深入实施标准领航行动。

省市场监管局与港澳方签署多项合作协议,建成13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今年上半年全省办理知识产权快速维权案件1543件;粤港澳共同发布“湾区标准”244项,其中服务业相关标准占比超40%。下一步将积极推动建立知识产权跨境侵权案件联合查处机制,推动制定一批与国际接轨的服务业领域“湾区标准”。

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副局长李腾飞:

积极推动科技企业

并购贷款试点

2025年1—6月,全省完成金融业增加值6358亿元,同比增长7%。2024年以来,创业板、科创板新增上市企业22家、总市值超2000亿元,位居全国第一。积极推动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落地,完善期货交易体系,持续引入金融“活水”。

接下来,将会同中央驻粤金融管理部门,加强对各类金融机构的协调推动,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注入现代化产业体系,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南方日报记者 李乾 姚瑶 见习记者 吴静涵 本版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梁钜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