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茄读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建高升本”启新程② | 湖南财工职院:“沃土”育新苗 就业创业比翼飞

2025-08-16 22:01:00

编者按: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背景下,湖南财工职院乘势而上,以系统性思维谋划学校高质量发展路径。在该校第二次党代会召开之际,红网将推出《“建高升本”启新程》系列报道,见证一所地方高职院校如何以改革之笔,答好新时代“为产业造血、为人才筑梦”的职教考卷!

2025年湖南财工职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宣传周之政策解读与经验分享活动现场。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王新凤 通讯员 唐文 衡阳报道

机床轰鸣,键盘疾走,毕业季的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实训车间里,青春身影穿梭不息。

当许多高校毕业生还在为求职四处奔波时,这所学校的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已连续几年稳居全省同类院校第一方阵,在区域产业版图上,刻下鲜明的“财工印记”。

而在创新创业的赛道上,财工学子同样表现出彩——从校园孵化基地走出的年轻创客们,正将一个个“金点子”转化为市场认可的商业项目。

就业有“路”:校企共育 直通未来

就业的源头活水在哪里?在企业一线。近年来,湖南财工职院把“走出去、请进来、深融合”做到了极致。

该校持续深入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行动,组建由书记和校长亲自带队,校领导班子成员、就业创业相关工作人员共同参与的走访队伍,深入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及省市内产业园区,适时了解企业需求,研判就业形势,调整专业布局。

理想汽车、衡阳华菱钢管、特变电工衡阳公司、南京恒天领锐、湘潭吉利基地、衡阳合力叉车……近年来,湖南财工职院累计走访企业600余家,一口气拓出3万多个就业岗位。

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举行2024届毕业生赴特变电工实习就业欢送仪式。

该校党委书记曹鑫有个形象的比喻:“就业市场就像河里的鱼,不能坐在岸边等,得主动下水去摸,还得知道哪片水域鱼多、哪种鱼饵管用。”

为此,湖南财工职院抓住秋招、春招和毕业生离校前后关键期,2024年,组织近百名毕业生赴长沙参加马栏山企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举办的秋季专场招聘会。

跨城求职之旅中,学生们携专业技能直接对话全省知名企业,充分感受就业市场的脉搏与新兴产业的发展,10余家企业当场表达了招聘意向。

“走出去”的求职课堂,让学生既展专业风采,也看清自身存在的不足。

校友资源也成为就业工作的重要助力。该校成立了“校友回湘”工作领导小组,先后组建了广东校友会和东莞校友会,书记和校长分别带队走访安徽瑞雕科技、广东顺迪等多家知名校友企业。近两年举办线上线下校友专场招聘会30余场,成功落实毕业去向600余人。

就业工作非一日之功,湖南财工职院瞄准区域经济发展命脉,重点布局输变电、新能源汽车、钢管及深加工等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业,精准对接产业需求。

湖南财工职院举行合力工业车辆现代学徒制班签约仪式。

与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组建“输变电装备制造与运维产业学院”,培养行业所需技术人才;

与北京理想汽车公司、衡阳华辰物流有限公司等30余家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开办现代学徒制班,共同制定人培方案;

与湖南吉利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联合举办首届“吉利杯”汽车技能节,检验育人成效;

……

校企协同育人,真正实现了供需无缝对接。2025届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毕业生刘泾波,就是这一育人模式的生动注脚。

湖南财工职院智能制造学院与衡阳泰豪通信车辆有限公司共育高技能人才。

这位“00后”小伙2024年8月入职湖南吉利汽车部件有限公司,短短数月就崭露头角。他凭借在校练就的扎实功底,敏锐发现了E22H工装滴漆的工艺难题——因工装边缘间隙过窄导致积漆严重。

“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刘泾波大胆提出改进方案:在清漆喷涂后人工检查站增加擦拭工序。这个仅需0.05元/张擦拭布的“金点子”,彻底解决了滴漆问题,为公司节省了大量返修成本。

在该校的财经类专业沃土上,人才培养同样硕果连枝。

会计学院20专本同读1班优秀毕业生罗芬,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她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与卓越的学习能力,于2023年7月同步获得湖南财工职院大专学历及湖南工商大学本科学历,实现了学历进阶的跨越式成长。

毕业后,罗芬加入五资陶税务师事务所,任职审计助理。在职期间,她以高度的专业素养与严谨态度深耕审计领域,熟练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精准开展财务数据核查与审计底稿编制工作。

凭借精湛的业务能力,她高效完成了多家企业年报审计及专项审计任务,深度参与企业财务状况的全面剖析与风险排查。其出色的工作表现赢得了团队及客户的广泛认可,充分彰显了新时代财会人才的专业风范与职业担当。

创业有“术”:双创沃土 梦想绽放

走进湖南财工职院,一栋颇具设计感的灰白色大楼格外醒目。“这是我们的创新创业中心,也是不少学生的‘梦工厂’!”该校党委副书记、校长胡智清介绍道。

中心内占地约3000平方米的财工众创空间,能提供350个创业工位,同时设置了办公区、会议室、专创融合工作室、路演厅、产品展示区、创业工作间6大功能区,分别满足项目办公、会议、研发、展示、项目孵化等多方面需求。

2024年冬,两则喜讯传遍校园:财工众创空间被认定为省级众创空间,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获评2024年度市级大学生创业园。成绩背后,是十余年创业帮扶的接力长跑。

“别看我们创新创业中心2017年才正式挂牌,学校的创业帮扶早在2011年就开始了。”创新创业中心综合科科长王立军说,那时候虽然条件艰苦,但是老师和学生们都干得很起劲,学校也尽可能地支持。“可以说,我们学校创新创业的氛围一直都很好。”

大学生创业导师聘书颁发仪式。

直播间里,镜头前的刘振东游刃有余。这个2024年刚从湖南财工职院毕业的小伙子,已是半年销售额破200万元的初创公司掌舵人,还带动了十多位校友就业。回望来时路,他坦言:“创业这场硬仗,母校是我的‘最强补给站’。”

时间倒回到2022年。彼时的刘振东,虽然注册了个体工商户,满腔创业热血却撞上了现实的墙——“有想法,没门路,两眼一抹黑”。转机出现在学校的创新创业中心。在这里,他遇到了创业导师王立军,获得了关键的市场“导航图”,更重要的是,被推入了学校密集的创业培训课程和各种比赛。“那段时间像块海绵,拼命吸收。”刘振东回忆。

前期各项准备就绪,2024年,刘振东正式成立了衡阳尼罗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瞄准了直播电商这片蓝海,专攻产品推广和直播带货。然而,创业维艰,资金短缺、资源匮乏的问题也接踵而至。

关键时刻,母校的创新创业平台再次伸出援手。公司不仅顺利入驻学校的孵化基地,享受了“拎包入住”的便利——免租金、水电费定额补贴,更有专职团队提供“管家式”服务,大大缓解了创业压力。最解燃眉之急的是,在学校牵线搭桥下,刘振东成功申请到5万元创业贷款和2万元一次性创业补贴。

“从‘单打独斗’到‘团队作战’,从‘囊中羞涩’到获得关键资源,每一步成长,都刻着母校的印记。”刘振东感慨,“没有这些‘补给’,我的创业路,不会这么快就见到曙光。”如今,借助AI赋能,他的公司在直播带货领域风生水起,也成了反哺母校就业的“小基地”。

刘振东的创业故事并非孤例,而是湖南财工职院这片“创新苗圃”里,破土而出的万千新芽之一。他的成长轨迹,清晰地映照着学校“扶上马、送一程”的育人密码。循着这道光望去,更多年轻创客的身影正渐次清晰。

成长有“道”:匠心育人 破浪前行

在专业设置上,湖南财工职院坚持唯“需”不唯“新”的原则,始终把产业需求作为最重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好新老专业更替平衡。

该校的专业调整有一套严格的“体检”标准:对连续三年毕业去向落实率排名后三位的专业,缩减10%的招生计划,排名末位的直接“下课”。

“不是专业越多越好,关键要看市场认不认,我们得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负责。”胡智清介绍道,学校会根据上一年的就业情况制定当年招生计划,对紧贴市域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大的专业给予倾斜。

近几年,智能制造学院各专业紧密对接衡阳市输变电产业集群,就业需求大,就业前景好,招生计划由原500个增加至910个,而同质化严重、供给过剩的大数据与会计、市场营销等3个专业的招生规模却在悄然“瘦身”。这一增一减背后,体现了学校独特的办学逻辑。

为增强专业与产业匹配度,更好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社会需求,学校在省内外遴选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用友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不同行业的典型企业建立岗位监测站,每年开展人才需求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查,对各专业现状进行全面调研和分析,制定专业新增、改造、升级和优化调整方案。

为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标准等纳入教学标准和内容,去年8月,湖南财工职院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合成树脂协会、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湘雁输变电产业集群服务中心共同举办了2024年工程塑料复合材料及输变电应用技术研讨会,有力促进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校企间的交流。

湖南财工职院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智慧金融”赛项中获一等奖。

技能,是毕业生闯荡职场的硬核“敲门砖”。在衡阳华菱钢管有限公司的火热车间里,刘森波正熟练进行设备点检工作。作为湖南财工职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生,他选择扎根衡阳,成为服务本地制造业的生力军。

自2022年1月初进入衡钢,刘森波从基层机械岗位起步,通过持续学习实践,逐步成长起来,受到180厂的重点培养。“衡阳制造业升级给我们提供了大舞台,能把在校所学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特别有成就感!”他的自豪感,是湖南财工职院众多毕业生的心声。

湖南财工职院特邀衡阳华菱钢管有限公司顾问王雄来校为400余名毕业生作就业指导讲座。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让学生有真本领,去市场闯新天地,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曹鑫的话朴实而坚定。

在湖南财工职院这片沃土上,就业与创业的种子正向阳生长。刘振东们的创业故事还在续写,现代学徒制班里的技能新星正在打磨,产教融合的硕果挂满枝头……

这所扎根衡阳的职业院校,不仅点亮了万千学子的梦想,更澎湃着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职教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