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茄读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龙华景新夜校撬动基层“微治理”

2025-07-16 08:19:00

景新夜校现场图。

社区居民在景新夜校学习急救技能。

晚上八点,霓虹灯下的龙华壹方天地商圈人流不减。露天小广场上,30多位居民围坐,各自的狗狗或窝在怀里,或蜷在脚边,湿漉漉的眼睛和主人一起,看向路边架起的大屏幕。

明亮轻快的“汪汪”声中,“景新夜校系列课程——宠物养护”正式开场。一边是由商户充任的讲师,一边是养宠居民,你问我答中,“铲屎官”们学到了如何做到依法养犬、如何让狗狗过得更健康快乐。

这样别致的授课情景与课程,在龙华区龙华街道景新社区,已然成了“新常态”。

背靠壹方天地超级商圈,景新社区人流密集、业态丰富,是典型的“小区+商圈”融合型社区,也是探究原特区外商居融合型社区治理时,一个极具典型意义的微观样本。

以邻里关爱为基础、商居融合为主线、社区和谐发展为目标,景新社区党委联合壹成商圈党委成立“景新夜校”,以“一商户一课程”的形式,一头联动商圈里丰富的商户资源,一头连接小区里有着各种需求的居民,搭建起商户、居民、社区三方互动、融合的平台。

以“景新夜校”为基点,社区党委乘势而为,商户自治联盟、“‘壹’起来景新集市”等商圈治理载体与商居参与平台相继落地。“小夜校”撬动的社区“微治理”已初具格局。

●撰文:吴永奎 程德坤

受访单位供图

商圈型社区的治理新课题

不得不说,景新社区很有些与众不同。

这个面积仅1.01平方公里的小社区,坐拥巨无霸商圈“壹方天地”,商业面积达60万平方米,聚集了超1000家知名品牌。2024年“五一”假期,壹方天地入选全国人数最多的十个商圈,同期客流增长约35%。

壹方天地之外,景新社区下辖13个花园住宅小区和第四工业区,管理服务总人口近5万人,是全区首个也是唯一一个不含城中村的“商圈型社区”。

与原特区外传统的城中村、花园小区与商圈混杂型社区不同,单纯的“商圈+小区”带来的是新的治理难题。

其一,商圈体量庞大,商户高度聚集,经济活动频密,相应的矛盾纠纷也会呈多发态势。

其二,热火的商圈带来密集的人流客流,商圈日常的有序管理与突发情况下的应急管理,也是社区治理的新课题。

其三,从物理空间看,商圈与小区泾渭分明。然而,处于同一社区,商圈与小区的联动,商户与居民的融合,也将是社区治理、和谐社区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也因此,作为商居混合社区的典型,景新社区的治理探索,便具备了鲜明的样本价值。

夜校为媒促商居“双赢”

如何破局?景新社区党委将目光投向了近年来方兴未艾的社区夜校。

“上一节夜校课,除了能舒缓压力、丰富生活,也能把社区里陌生的邻居聚在一起,共同学习、交流,变成增进邻里感情的一种方式。”景新夜校发起人、景新社区党委委员宋艳军解释,夜校形式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但是,当下流行的社区夜校,多由社区党组织主导资源供给、以丰富居民夜生活为主,以景新社区的社区特点与治理挑战,显然不能简单套用。

宋艳军思考的触角,便紧扣在景新社区最突出的商圈特点上。

一方面,景新社区联合壹成商圈党委,向过去互动密切的商家伸出“橄榄枝”,另一方面,社区也积极在日常走访、小散工程报备工作中,向优质商家寻求合作。

课程如何设置?夜校主要采取“一商户一课程”的形式。为了让教学更匹配居民需求,景新夜校还推出了“3+3模式”,即党性教育、学习培训、文娱健身三大内容体系,与体验课、主题课和系列课三种课程模式,根据课程内容和形式科学排课,满足居民不同的学习需要。

夜校课堂开在哪儿?景新社区党委尽量以商家意见为主,力求增强课堂的沉浸式体验。

当然,作为公益课堂,景新夜校既杜绝授课商家的商业营销,又适度考虑其经营需求。例如,商家iFLy风洞飞行开展的夜校第一课,课堂就设在iFLy的风洞现场。负责人让居民学员们学习、体验了风洞飞行后,向大家发放了远低于市场价的大额优惠券。

■延伸

一个支点

三向奔赴

由景新夜校聚集的商户与居民,播下了社区良序治理、和谐发展的种子。

宋艳军说,在声乐系列课程结束后,有多位夜校忠实粉丝主动向工作人员递交了志愿者报名表,目前已有多名粉丝参与到了社区党群服务阵地的日常值班值守中。

文明养宠历来是社区治理的常设议题。宠物养护课堂结课后,宇宙联萌负责人也表示,向养宠人士传递文明、健康的养宠理念,也是品牌的初心。“如果社区未来有这方面的需求,我们很愿意参与。”他说。

以景新夜校聚合的商户、居民粉丝为支点,景新社区党委开始向商圈治理、亲邻社区建设等领域拓展。

近日,“‘壹’起来景新集市”在景新社区璞誉府外围广场开幕。现场人头攒动,30个摊位,涵盖吃、喝、玩、养、学等多个方面,既有居民摆摊,也有商家主动参与。其中,不少商家和居民摊位都来自“景新夜校”。

不仅如此,景新社区还进一步盘活辖区资源,促成商居联动。一方面,联合600余家商户成立自治联盟,定期召开商圈议事会,另一方面,引导商户积极参与社区服务,为特殊群体上门提供家电维修、公益理发、送清凉茶等服务。

“我们会不断挖掘商家资源,将夜校继续做下去,沉淀更多的粉丝,为社区治理拓展更大的朋友圈,让社区变得更加和谐”。宋艳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