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山姆会员商店因选品策略调整引发大规模会员不满,话题#山姆下架多款口碑商品上新好丽友#冲上热搜。
此次风波核心矛盾在于消费者认为山姆背离了“高端严选”的理念,以好丽友、卫龙、溜溜梅等大众品牌替代太阳饼、米布丁等高口碑商品,同时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进一步加剧信任崩塌。
这场风波不仅暴露了供应链与规模扩张的失衡,更引发对会员制本质的深层拷问,当差异化护城河被同质化侵蚀,会员年费是否沦为“智商税”?
口碑商品消失与争议品上架
得益于稀缺性、质价比以及信任感等优势,山姆曾备受年轻人追捧。
因拥有全球稀缺的商品(如智利车厘子、澳洲冰鲜牛肉)与本土研发爆款(小青柠汁、瑞士卷等独家特供)的差异化供给,以及依托广大会员规模实现的极致议价权,使同品质商品价格低于市场,让会员获得“闭眼不踩雷”的信任红利,曾让山姆成为不少消费者的品质生活选择。
甚至,有消费者在二手平台上购买山姆的一次性体验卡,或者选择花费小额资金让会员带入去购物。然而,山姆会员店的货架正经历一场静默革命,却彻底点燃了会员的怒火。
曾经被追捧的太阳饼、低糖蛋黄酥、米布丁等30余款高口碑商品悄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好丽友派、卫龙魔芋爽、溜溜梅等大众品牌产品——这些在普通超市唾手可得的商品,如今却需要消费者支付200多元年费才能在山姆购买。
更让会员难以接受的是,盼盼、洽洽等品牌被刻意弱化中文标识,改用“Panpan”“ChaCheer”等英文名上架,被质疑“伪特供化”操作。
而新上架的低糖好丽友派更是陷入虚假宣传旋涡:减糖80%的宣称遭质疑,起酥油成分和实际甜度引发健康担忧。“我花钱办卡是为了享受严选服务,不是来买楼下超市同款!”社交媒体上有会员的抱怨道出了核心矛盾——当差异化护城河被填平,年费是否花得值成为要思考的问题。
这场选品地震背后,是山姆日益凸显的品控危机。2025年上半年,山姆牛奶被曝保质期还没到却出现“絮状沉淀物”,南京的山姆门店随后下架了这款牛奶;去年11月,有人在深圳山姆买到变质椰青,孩子喝完因为急性肠胃炎进了医院。
7月15日晚间,山姆会员商店针对近日风波向媒体作出正式回应:“已经关注到社交网络上关于山姆选品问题的讨论,并已纳入后续选品策略考量中。”一些地区的山姆店迅速下架了好丽友派。这场风波暂时告一段落,但山姆的信任危机开始酝酿。
付费会员价值感遇挑战
山姆从2020年开始进入“狂飙期”,平均每年新开5-6家门店。
2024年,山姆在中国新开6家门店,也在这一年山姆中国营业额突破千亿。据媒体报道,这个速度在进入2025年后还在加快。山姆原计划今年开设8家新店,截至7月,至少7家新店已敲定,包括北京昌平、上海浦东新区、深圳宝安、广东省中山市等,“实际开店数量可能比计划更多。”
媒体观点指出,供应链延伸导致品控成本激增,组织架构调整带来的人员流动更让管理雪上加霜。当扩张成为唯一目标,牺牲部分商品差异化换取供应链效率,似乎成了“理性”选择。
今年5月,沃尔玛公布一季度业绩。其中,沃尔玛中国增长强劲,第一季度实现净销售额67亿美元,同比增长22.5%;可比销售额增长16.8%,电商业务净销售额增长34%。
沃尔玛在中国市场的增长得益于山姆会员店和电商业务。一季度,山姆会员店中国的会员收入增长超过40%,会员数量持续增加。沃尔玛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朱晓静表示,在上一财季中国春节销售旺季,山姆会费收入再次增长了35个百分点,会员店业务非常繁忙。2024年,山姆在中国的营业额突破1000亿元人民币。
但经过此事件,不少网友表示很失望,想退会员卡。有山姆卓越会员告诉媒体,自己对大众品牌没意见,其实这些新上架的品牌自己家里也经常购买,让其不满意的是山姆的服务。“如果山姆的选品跟其他超市、便利店没什么区别,我为什么要花几百元办会员?”
值得留意的是,业界观点认为,山姆的狂奔式扩张正在付出沉重代价。
媒体报道指出,虽然业绩整体仍在向上,但山姆这种重资产投入的模式有其管理边界。山姆单店的建店成本在5亿元以上,且多数物业为自有物业,同时仓储成本也是不容小觑的一笔支出。如果加大扩张的力度,则意味着山姆的现金流将持续被消耗,山姆更应该在保守的财务模型之下,平衡好营收、利润和投资的关系。
连锁经营产业专家、和弘咨询总经理文志宏对媒体表示,山姆所采取的会员制超市并不容易做,会员制超市买单的背后是产品的差异化以及高性价比,反过来,这也要求企业有出色的选品能力以及完善的供应链,这才可能支撑产品的品质。
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赖阳表示,会员店的价值认同源于商品品质,若为控制成本降低品质,将失去消费者信任。知名新零售专家、鲍姆企业管理咨询董事长鲍跃忠认为,零售业的核心始终是商品力,山姆的成功依托于差异化选品构建的供应链优势,企业需重构能赢得顾客信任的商品体系,这才是制胜关键。
综合自Vista氢商业、21世纪经济报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