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临沂客户端讯 在市人民医院创伤骨科的病房里,65岁的张阿姨正享受着一段奇特的“午休时光”——她的耳廓上贴着几枚精巧的耳穴压豆贴,膝盖上贴着温热的艾灸盒,床头柜上摆着一杯护士刚调配的安神茶。这个充满东方美学意象的医疗场景,神奇地发生在一家由西医主导的三甲综合医院。
在“中西医并重”的国家战略背景下,西医主导的综合医院如何突破学科壁垒,实现中医护理从技术嫁接向体系重构的质变?市人民医院以“制度破壁、人才融合、服务创新”三位一体模式,在综合医院刮起了一股“中医风”。目前,全院97.48%的护理单元已开展中医适宜技术,2024年,服务人次达205.8万人次,患者满意度达96.6%。

制度破壁:构建中西医协同的“齿轮咬合”机制
把中医护理与西医治疗捆绑在一起,能行吗?
在2020年的中医适宜技术试点推广启动会上,护理部主任刘海燕遭遇了意料之中的阻力:“骨科护士诘问,难道要给骨折病人把脉?ICU同事更直接——中医护理能抢救呼吸衰竭的病人吗?”
转折点来自一场“中西医联袂”。在内分泌科,在西医治疗的同时,中医通过中药泡洗、艾灸等外治疗法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导致的麻木和疼痛,延缓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等并发症的进展,降低疾病复发风险。这类案例越积累越多后,大家对中医护理的认知越来越深刻。2024年,医院开展的80多场沉浸式科普义诊、体验式技术培训、中医医护一体化入科指导,让中医护理的整体观念与辨证施护意识扎根,中西医融合的协同护理理念广泛传播,像毛细血管般渗透全院,培植出良好的舆论生态。
中西医“两张皮”难题,需要从制度层面实施破壁操作,市人民医院创新实施“三齿轮驱动”模式,展开了中医适宜技术全领域推广的纵深——
顶层齿轮:将中医护理纳入医院战略,建立中医护理学组与22个示范病房,形成行政推力;
临床齿轮:推行“1西1中+1护”铁三角式的医护协同机制,37名中医专家包片60余个科室,打破学科藩篱;
绩效齿轮:将中医适宜技术覆盖率、患者满意度等纳入考核,建立以健康价值为导向的绩效杠杆。
“我们ICU现在会用耳穴压豆、穴位贴敷、中药封包等技术缓解患者胃肠功能紊乱,促进患者醒脑、开窍。”重症医学科护士长吴岚如是说。目前,全院119个护理单元中,97.48%已开展中医护理,共实施耳穴压豆、子午流注等50项中医特色护理技术。目前开展的中西医融合护理措施对妇科、骨科、普外科、内分泌科、神经内科等专业的患者,在症状缓解、负面情绪改善、术后恢复进程、术后并发症预防、住院平均日、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

人才融合:“金字塔型”培养体系破解人才断层
自2022年市人民医院选派第1名护士参加中医治疗专科护士培训班以来,目前,全院已培养9名中华护理学会中医治疗专科护士,刮起了一股强劲的中医特色技术临床应用“中医风”。
中西医的同频共振,最关键的是人才融合。该院通过“1+N”分层培养(1项核心能力+N项拓展技术),构建了业内“金字塔型”的中医护理人才矩阵——
塔尖:护理部护患沟通研究所充分发挥科研引领作用,带动全院护理团队开展高质量科研工作。目前,全院已成功申请并立项中医护理类相关科研课题10余项,发表中医护理类相关论文10余篇。
塔身:500名护士经中医护理专项培训成为中西医护理融合推进的骨干力量。
塔基:全员培训覆盖,95.16%的科室持续需求,催生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这种培养模式颠覆了传统“以医带护”的单向路径,形成“医护研”三位一体的反哺机制,印证了人才密度与创新强度的正相关。2022年,创先开设省内首家中西医结合乳腺炎专科门诊,运用传统医学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中西医结合治疗乳痈病,患者反馈良好;2024年,开设中医护理门诊,目前开展项目包括耳穴贴压、刮痧、火龙罐、穴位贴敷等项目,通过中医辨证分型治疗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疼便秘、腹泻、小儿抽动症等多种疾病。

服务创新:数字化重构中医护理生态链
在中医超市,护士梁厅正在子午流注治疗仪上给患者进行选穴,借助数字化设备精准选穴,同时线上平台同步记录护理数据,实现中医护理服务从操作到管理的数字化生态重构。
“互联网+护理上门”模式,通过线上咨询与上门服务的有机结合,打破传统护理服务的时空限制,构建起全新的中医护理生态链。
“20余项延续护理服务项目,为患者提供38个与护理咨询相关的健康教育指导,每年上千单服务量背后是264人护士团队的精准匹配。”刘海燕介绍,患者不仅可以在线咨询中医养生保健知识、疾病预防调理方法,还能预约各类中医特色护理服务,如艾灸、拔罐、刮痧、穴位贴敷、耳穴压豆等,实现中医护理服务的智能化和精准化。
依托互联网医院平台,市人民医院先后组建造口伤口、母婴等6个专业护理小组,111名副高级以上职称护理专家组成线上咨询团队,去年接诊订单量居全市首位,省内第六,患者满意度达到100%。
2023年底上线的护理质量管理系统,通过钉钉移动端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理,一部手机轻松实现从任务发布到床旁质控、数据统计、分析整改、持续追踪的全链条“掌上质控”。
“我们不仅追求百分百覆盖,更是要找准每个科室的‘中医护理密码’。”刘海燕表示,今年有85个科室计划新增中医适宜技术项目,各科室将逐步解锁专属的“中医护理密码”,实现更深层次的边界突破。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孙成思 张建峰 通讯员 高山 云梅 建华
编辑:江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