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茄读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看好娃更要教好娃!聊城 “小粉笔” 公益课堂“官方带娃”解民忧

2025-07-26 10:14:00

暑假带娃难,是长期困扰家长的 “心头事”。在聊城东昌府区,这个难题有了温暖的答案。今年暑假,东昌府区 27 个社区的 “小粉笔” 公益课堂如期开课,400 余名孩子在这里收获了充实与快乐。作为已连续开展六年的暖心项目,“小粉笔” 假期公益课堂累计覆盖青少年万余人次,2460 余名志愿者参与其中,不仅成了家长信赖的 “托管港湾”,更成了孩子们成长的 “第二课堂”。

社区为 “点”:家门口的课堂破解托管难题

7 月 25 日清晨 8 点半,东昌府区柳园街道和平社区祥生金麟府小区图书室准时开门,十几张课桌很快被孩子们坐得满满当当。“今年是‘小粉笔’开办的第六年,放假前家长们就天天来问开课时间。” 和平社区党委书记、主任张红霞笑着说。由于报名太火爆,社区特意将课堂设在更为宽敞的物业服务中心的图书室,7 月 1 日下午 4 点启动报名后,25 个名额不到一小时就被抢空,不少家长还在不停询问 “能否加个座”。

“社会机构托管一个月要花两千多,‘小粉笔’开在家门口,一分钱不花,还能让娃远离手机电脑,我们上班也踏实。” 家长张荣的话道出了许多家庭的心声。

共青团东昌府区委副书记韩笑介绍,“小粉笔”公益课堂 依托 “青年之家”“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等社区阵地,整合社区工作人员、“青鸟计划” 返乡大学生、“百万大学生进社区” 青年学子等力量,为假期看护困难家庭提供免费托管服务,真正把课堂搬到了 “家门口”。

资源下沉:“流动少年宫” 送来特色成长课

“孩子们,你们看无人机在这个位置上需要让他飞到这个指定位置怎么给它下指令呢?你们可以在平板上试着进行操作。”7月24日,聊城市青少年宫“流动青少年宫 小粉笔公益课堂”走进东昌府区新区街道王卷帽社区,聊城市青少年宫无人机培训老师张惠敏操控着手中的平板,四架无人机腾空而起,引得同学们阵阵惊呼。随后同学们分成小组,亲自上手为无人机设定程序。

精彩的课程为孩子们种下了兴趣的“种子”。“这是我第一次亲自操控无人机,没想到无人机课程这么有意思,以后我想多学习无人机知识丰富自己的学习生活。”聊城市东昌府区风貌街小学五年级同学郑嘉怡说。

同一天上午,东昌府区柳园街道育新社区的“小粉笔”公益课堂上,科学实验课同样热闹。试管里的液体突然变色、气球莫名鼓起……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动手参与其中,不仅学到了知识,更真切感受到科学的奇妙,探索的梦想在心中悄然点亮。

如何让“小粉笔”公益课堂的内容更丰富?聊城市青少年文化宫主任杨晓告诉记者:今年暑期,为丰富孩子们的假期生活,提升他们的科学、艺术素养和身体素质,让城乡孩子就近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市青少年宫精心挑选了科技、艺术、体育三大类10个特色课程,派出22位优秀专业老师,下沉到社区和乡村教学点,开展“流动少年宫 小粉笔公益课堂”项目。15天里,课程覆盖13个镇街、27个村社区,服务青少年1500多人次。

“下一步,我们将启动‘家门口的少年宫’项目,把优质校外教育资源常态化送到社区和乡镇,打造少年儿童15分钟活动圈,让更多青少年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杨晓说。

青春护航:志愿者编织温暖守护网

在梁水镇镇的“小粉笔”公益课堂上,北方民族大学返乡大学生陶逸菲正带着孩子们装饰葫芦。“葫芦寓意吉祥,大家可以用水彩笔、扭扭棒装饰一下你们手中的小葫芦。” 在 “小青鸟” 志愿者的指导下,素净的葫芦很快变得色彩斑斓。“看到孩子们眼睛亮起来的样子,特别有成就感。” 陶逸菲说,她和同学们不仅辅导作业,还带孩子们做物理实验、组装磁吸小车,发挥特长当 “小老师”。像陶逸菲这样身穿红蓝色马甲的“小青鸟”门,是“小粉笔”公益课堂里一道暖心的风景线。

看到和平社区“小粉笔”公益课堂开展的热热闹闹,聊城市美术家协会会员、聊城知名画家王建华也主动报名,成为三十多名小朋友的国画老师。王建华从基础入手,如执笔姿势和墨色调配,耐心指导孩子们融入水墨世界。孩子们初次尝试,虽显生疏,但热情高涨,一幅幅简单作品展现出无限创意。

今年暑假,共青团东昌府区委协调多方资源,除了 “青鸟计划” 大学生,还邀请了聊城火烈鸟救援队崔婷婷讲急救知识。从防溺水自救、心肺复苏到海姆立克急救法,课程干货满满。“安全教育课教会我当生命小卫士!” 站前实验小学六年级学生李若语说。

六年来,东昌府区的 “小粉笔” 公益课堂从社区走向城乡,61 个假期课堂、46 个周末课堂遍布街巷,不仅入选聊城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精品项目,更成为山东省 “三下乡” 社会实践的亮眼品牌。这个夏天,“小粉笔” 仍在书写温暖故事,让孩子们的假期既有陪伴,更有成长。

(大众新闻记者 高田 通讯员 冯莎莎)